加力加劲 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集团投资发展部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经验总结

发 布 人:            发布时间:2021-10-08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国务院国资委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从上到下,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

今年年初,在集团的统一部署之下,投资部主要以投资管理与改革发展为主线,重点在以下领域进行改革和突破:优化资本结构、强化国有资本主体地位、退出不具优势的非主业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发展,目的是希望通过三年的改革,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抓重点、做强主业,培育新增长点,提高竞争力、创新力和盈利能力。

在集团“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中,共有112项任务,其中由投资部牵头承担的项目共有19项,参与协助6项。

集团高度重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推进落实,建立了每月职能部室4次横向调度,子企业1次纵向调度的工作机制。投资板块在史总裁的亲自关心之下,经过投资部和相关子企业的共同努力,到9月底共完成70%以上的改革任务,与集团与国资委的进度要求基本吻合。现就三年改革行动的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投资管理制度,强化投资风险的管控

根据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方案,投资发展部先后制订了《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实施办法(试行))》、《参股企业管理办法》,修订了《境内/境外投资负面清单》等,加强了投资风险的管控和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二、投资(参股)企业的管理

目前集团注册的控参股企业(境内外)共有110家。

对参股企业,投资部对各个企业进行了认真研究、梳理,完成了参股企业投资分析报告,同时利用产权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了股权投资台账。

根据《参股企业管理办法》,对不同参股企业采用分类管理策略,对重点参股企业加强关注,对连云港氨纶、再担保公司等加强股权转让工作,尤其是氨纶公司,今年以来,利润快速高额增长,今年至9月份已经盈利1.9亿元,拟借此机会积极与大股东协商,争取股份退出。退出资金用于促进集团主业发展,实现资金有效利用。

对常州丰盛公司,投资部积极支持其在创业板上市,除履行董监事职责之外,重点负责丰盛“上市公司历史沿革”的报审工作。经多番汇报沟通,目前已通过省市场监管局、工信厅、金融局、国资委四个厅局的审核,上周四家单位的审查意见已汇总至省司法厅。投资部将积极跟踪,争取省政府早日出具确认函,将材料提交深交所。

三、低效无效企业的清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集团各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或多或少的遗留问题,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需要尽可能去除各类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以此为宗旨,投资部制订了《非主业资产剥离方案》、《小微企业压减方案》、《亏损企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建立清理僵尸企业的长效机制,推进集团“瘦身健体”。

1.四类三类企业的清理

四类三类企业清理是整个国资系统的老大难问题。为推进内部资源向重要子企业和企业的主业集中,集团着力加大四类三类企业清理力度。以2017年底33家企业为基数,视同及实际完成25家企业,在去年省国资委的工作考评中得分3.8分(总分4分)。

在今年的三年改革方案中,部门依然肩负着清理的任务。三类四类企业的清理已被纳入了子企业高质量发展考核的范畴,投资部将和相关子企业继续努力,加大资源整合推进力度。今年拟完成6家企业的清理任务,目前已完成2家,其它还在推动过程中;关于压缩层级的工作还需要长城公司积极努力,争取在年内完成。

2.小微企业的压缩:2020年底集团共有62家小微企业,经过清理,目前小微企业占比率已经降至34%,低于国资委要求的到2022年占比小于40%的比率。

3.亏损企业的治理:对15户亏损企业及8户重点治理企业进行专项治理,目前亏损户减少9户,亏损额下降65%;重点亏损企业减少5户,下降62.5%、亏损额下降41.37%。均已经完成任务。

四、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近几年一直是国资改革的重点。采取市场化方式推动省海企集团及子企业与非公资本合作,长城公司引入非公资本入股紫荆华美公司,组建专业化的食品公司,已经成为集团践行“两高”定位的有力支撑。自7月集团成立工作组以来,已多次研究紫荆华美公司深化改革方案,并和专业律师多次沟通,目前形成了华美深化改革的协议(草案),近期将提交集团党委审议。希望通过改革的突破,进一步拓展华美公司的发展空间,尽快走上资本市场的道路。

外贸公司近几年业务发展较快,锰矿与铬矿是重要的利润增长点。8月份,投资部也组织了相关部门对成立公司进行了立项初审,积极推动外贸公司整合矿产资源和增强供应链控制能力。

五、创新发展与新项目的调研

1.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完成了省班列公司四家子公司的设立与并购。组织审批了省班列供应链公司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推动完成供应链公司的设立。

2.为盘活常州高分子厂房的土地与厂房,投资部自去年9月以来,成立了新项目调研小组,累计调研了10余个项目,最终选择推进高端制造合作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尽职调查、初步合作方案的草拟,尝试引进跟投模式,做到项目调研人员与集团投资共担风险。

3.辽宁丽天完成了石墨EPS新配方的研制、为遵守《斯德哥尔摩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完成了阻燃剂替换的技术准备工作;丽天码头建成了洗舱站项目,并投入试运行;海企仓储完成了相关的技术改造。

集团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绩在省国资系统较为亮眼,有3家高新技术企业,还有8个工程技术中心或研发平台, 77个授权专利,18项标准或软件著作权,9项科技相关奖项,牵头组织了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今后,将以省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省属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依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确保在特定领域拥有核心竞争优势。

六、认真完成6家投资企业的“十四五”规划的审核、把关

9月初,在集团分管领导的支持下,投资部召开6家投资企业的“十四五”规划报告会,向集团职能部门汇报了各自的“十四五”规划情况,并对6家企业的规划修编情况进行了认真把关,使之符合规划的编制要求,能够对今后五年的发展切实起到指导作用。

七、四季度需完成的重点改革任务

按时完成国资委和集团80%的任务,仍需协同加倍努力。剩下的改革任务均为难啃的骨头,像海企联发坦桑公司的关闭,由于疫情的影响无法前去办理;华美公司的深化改革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外贸公司与外商合资的锰矿项目还要进一步完善资料和优化方案,权衡对外贸公司的整体影响。高端装备新项目的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推动。

要积极推动丽天码头富余土地的规划开发,把丽天码头建成拥有一流平台、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环境的行业一流企业。

既然是改革,就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全面推动集团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三年的改革,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海企。

八、投资企业1-9月份的业绩

6家投资企业,均已经实施了任期制契约化改革。1-9月份,利润总额为6803万元,同比增长25.7%,再次创历史最高水平。投资类企业继续成为集团利润的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