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集团领导,各位同仁:
非常感谢我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在众领导面前浅谈个人对于集团战略的建议。我是来自长城公司化工及大宗商品业务部的周闯,2010年6月,我加入我们江苏海企集团,八年来,我一直从事我司与德国巴斯夫、扬巴和德国瓦克合作的相关业务。我的发言主要分两部分:先谈经历感受,再谈建议想法。
经历感受:进海企前,我曾徘徊于军工单位研发岗位和海企集团化工销售岗位的选择,因个人追求,我最终选择了饱含变化的销售业务。入职一系列活动中,认识了很多不同子公司的化工板块同事。当时时任总裁黄总裁为集团所有化工专业新同事组织过实地参观学习集团下属化工企业,并为我们设立了“如何将集团企业的顺酐,转化为可降解泡沫用于塑料餐盒?”的研究课题。那也是我唯一一次零距离接触泰州海企仓储,丽天码头,丽天新材料,钟腾化工等,让我感受到了集团对于自身发展的想象空间。这样的开局,让我笃定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集团。严格自我要求之下,有幸每年都能在公司乃至集团摘获先进头衔,更有幸进入了集团的323人才培养库。在领导王丽 总的亲自指导下,不断改善自身不足,每年侥幸创新高,更有幸不断得到公司领导们的认可和鼓励。在海企,我收获了在南京立足的物质基础,也收获了人生的另一半,有了稳定的大后方。
我的八年可谓顺风顺水。然而我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人,越发的安逸让我不断去思考。在体会“不得罪人好办事”、“韬光养晦”、“枪打出头鸟”、“大佛好供,小鬼难缠”等等处事名句的过程中,在经历“浙江担保风波”、“江苏省纺事件”、“南京盛建事件”等等一系列的业务风险事件过程,我不断在形成自己对于业务发展的一点观点。以下做一点浅谈:
集团层面提出的人才培育战略,经营管理战略和发展战略等,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集体讨论做出的。我都深表认同,深表支持。但针对落实,我提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人才储备:聘请第三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岗位上岗培训方案,包括岗位技能,岗位职责,管理人员发展方案等。定期不同层次人员交流,集团内同行业人员交流,同年龄段人员交流等。除自身培养,还更多需要接轨国际化的企业、优质企业,从更高平台聘请优秀人才充实人才库,形成内部影响力。另外,各成员公司无障碍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软件、人才共享,最大可能的降低集团业务发展成本,比如法务、风控人员、管理系统等等。集团绝不会缺业务,缺的是优秀的团队和激励体制将业务做到最好。
二、考核奖惩:给每个岗位、部门设定未来3-5年度奖惩目标,员工收入与部门收益挂钩,部门收益与公司效益挂钩,设置奖惩比例。不论是个人、部门或公司,都需要有奖有惩,未完成目标的惩的部分,甚至可直接奖给完成目标的,超额完成的给予集团层面的一次性奖励,充分调动从下到上的积极性,创造性。未完成的个人、部门或公司一年惩,二年观改,三年取缔。不能只设定目标要求交利润,完成完不成一个样。
三、收益、风险与责任一体:为管理简单,很多决策一刀切。俗话说:一个人生病,所有人吃药。不可取!1、贸易本身与风险并存,业务有赚有亏都是常态,控制总体收益盈利稳定增加,需要的是风险有人能承担,敢承担,愿承担。在风险、收益和责任一体下,业务方向开展决策力尽可能下放,多挖附件值高的行业和环节。2、业务发展过程都会涉及资金使用问题,短期占用与长期占用区分,理应按周期长短不同阶梯化设置占用利息点数,不应统一化。
四、集团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考核权(财务)与决策权(业务)分开或一定程度分开,摒弃传统的考核决策一言堂。呈现业务实际形态,尽可能以真实的财务状况说话,充分优胜劣汰,充分保障业务活力,逐步形成各子公司优势业务形成特色业务。每年举办海企客户国际年会,塑造海企国际影响力。
五、完善企业文化发展。企业平台是企业员工实现需求、愿望的地方,企业与员工的高匹配度,是企业人员稳定和业务发展稳定的基础,也是企业与员工的高度相互认可。建立企业最大的包容文化,切实为员工现实生活、职业规划考虑,制定符合员工个人的发展方案。员工在企业平台上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诉求,也等同于企业实现了目标计划。“不怕你诉求要什么,就怕不知道你要什么。”要鼓励员工多提诉求,将诉求与工作目标结合起来,企业最大可能去满足。
六、“中美贸易摩擦”一事,作为国企,集团企业还需要在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国际认证等方向多做筹备和积累。
以上我提的建议,都是基于集团是一个充分市场竞争的企业。放眼市场,企业只有打破旧观念、旧格局,才能够有实质性的改变,把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的每一点做好,就能实现宏观层面的大改观,说大了,叫改革。多有不足,请各位领导、同仁包涵。